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教案新人教版
- 书山有路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1-02-24 21:13:12
文档简介:
11717屈原屈原((节选节选))知识与技能1.了解郭沫若及其创作情况。2.认识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屈原的性格特征。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屈原深沉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重点理解剧中的戏剧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认识屈原鲜明的人物形象。难点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分角色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力求从读、演、评三个方面培养戏剧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剧《屈原》,注意与课文有关的情节内容。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历史剧的相关知识。1课时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1.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汨罗江而死。2.《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