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 书山有路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1-02-23 20:54:45
文档简介:
12323马说马说上节课中,我们一起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看到了千里马因为没有伯乐而只能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者为什么要写没有被伯乐发现的千里马呢?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课文,深入探究。1.课文开篇就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们认为到底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呢,为什么?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马而言应该是这样的。然而对千里马来说,就应该先有伯乐。因为如果人无法将千里马与普通的马区别开来,那千里马就等于是普通的马。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何作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马说》中起论点的作用,下文都是从反面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3.“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4.当“千里马”被埋没时,它的遭遇怎样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回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俗话说,不平则鸣。韩愈为何要替一匹马的不公遭遇鸣不平呢?这岂不是小题大做?你们怎么理解呢?韩愈是以此讽喻当时的统治者。“千里马”在这里也指人才,而“伯乐”则是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统治者。这里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并非小题大做。6.关于“托物寓意”写法的理解。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这种写法赋所托之物以某种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以千里马喻贤才,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的道理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曲折、深沉、含蓄,能充分激发人们的想象。7.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感情?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8.你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吗?仕途坎坷,多次被贬,怀才不遇,生不逢时。9.细读全文,体会每段最后一句话所表达的感情。第1自然段末句“不以千里称也”,表达出作者对名马受屈、埋没的不幸遭遇无限惋惜、慨叹,语气极为低沉。第2自然段最后说“安求其能千里也”,运用了反诘的句式,表达了满腔的愤激不平。第3自然段写道:“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呜呼”后面用了感叹号,是对那些一无见识却又妄自论断者发出的悲叹。“其真无马邪?”是对上述错误结论的反诘,有咄咄逼人之势。“其真不知马也。”正面提出与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