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解析
- 书山有路
-
8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2-11 17:00:48
文档简介:
基础夯实1.《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说明()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种五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解析相传神农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发明者,“乃始教民播五谷”,故A项正确;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但我们无法推测是否是神农最早发现百谷,故B项错误;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故C项错误;“百草”泛指农作物,故D项错误。答案A2.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A.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C.经济结构的变化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解析题干中的示意图反映的是从原始社会发明的骨耜到西汉时期的直犁再到唐朝发明的曲辕犁,这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农耕方式的变化,故选D项。答案D3.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剌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由此可见()A.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C.小农经济开始形成D.农民社会地位低下解析题干先提出观点:人工施肥在战国受重视,接着引用孟子、荀子的话来证明此观点。孟子说,歉收之年,是因为施肥不够;荀子说,开垦荒地,锄草播种,多施肥,是农夫的本职工作。由此可见,战国的农业生产非常注重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答案B4.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的《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中国的比例如此之高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