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原卷版)
- 名字加载中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2-01-27 21:15:11
文档简介:
丹东市丹东市20212021--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高一语文命题:娄连君命题:娄连君刘畅(二中)刘畅(二中)李健李健徐晓辉徐晓辉审核:谢虹审核:谢虹乔佳音乔佳音齐新齐新刘伟刘伟总分总分150150分分时间时间150150分钟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Ⅰ(本题共(本题共55小题,小题,1717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共同构成了中国大运河的主体部分。2014年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人们对这个古老的巨型文化遗产开始重新重视。从2017年到2020年,大运河文化遗产开始频频出现在国家政策性话语中,大运河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开始与国家形象联接,“以大运河打造国家形象的金名片”“展示亮丽的国家形象”等表述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对民族国家而言,全球化语境下的生存与发展不仅是一次政治、经济领域的资源争夺,更涉及国族生存与价值守望的争战。大运河作为巨型文化符号,一旦被国家主体征召,它所携带的历史与文化基因优势就能建构出一种大国形象。在全球传播的语境中,国家形象是一个民族国家内部与外部的形象总和。在全球化的话语战场中,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形象竞争,国家形象竞争的本质就是话语权之争。对于中国来说,情势尤为特别。首先是作为第三世界国家所面对新殖民主义秩序的困境与挑战,即占据支配地位的宗主国中心与处于依附地位的外缘地区之间的一种不平等关系。此外,也因为中国当下的独特处境,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作为唯一延续五千年未曾断绝、绵延至今的古老文明,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方面都有丰厚的资本与出众的成绩。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已深度介入世界,就不能不发声。为此必然征召自身的历史资源与文化符号去建构自身的国家形象,建立一套符合自身文化安全的话语体系。近年来,长城、大运河、黄河、长江、长征这些巨型文化符号在国家话语中密集性涌现,对内一统民众对民族自身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理解,强调的是国家形象对内部公众的凝聚力,对外在世界舆论场设定符合自身利益的话语边界。(摘编自路璐《多重张力中大运河文化遗产与国家形象话语建构》)文本二:河流与国家文化形象有着不解之缘。大运河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个叙事主题:建构记忆之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