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
- 书山有路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1-01-20 21:48:31
文档简介:
第第1717课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提倡“玉米运动”,主观目的是缓解粮食困难的压力,客观结果却造成粮食大量减产。主要原因是(A)A.违背自然规律B.没有考虑农民利益C.改革重点不在农业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阻碍解析:赫鲁晓夫由于不顾自然条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违背了自然规律,最终导致粮食大量减产,A正确。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注重考虑农民利益,B、C错误。D与题意无关。2.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称,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担心“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这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C)A.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B.反对公开地否定斯大林模式C.明显存在着犹豫和徘徊D.阻碍了苏联社会制度的变迁解析:材料“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担心‘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说明赫鲁晓夫在改革的时候对斯大林模式明显存在着犹豫,故C项正确。3.苏联建立集体农庄后,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组织生产,并受集体农庄本身和机器拖拉机站的双重领导和干预。1958年,苏共做出决定,机器拖拉机站改为技术维修站,把部分机器直接卖给集体农庄。这一决定(B)A.解决了苏联的农业问题B.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主性C.削弱了社会主义的基础D.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解析:解读题干可知,苏联的农业生产受“集体农庄本身和机器拖拉机站的双重领导和干预”,1958年机器拖拉机站改为技术维修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双重领导的局面,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主性,故B项正确。4.“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B)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