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答案
- 名字加载中
-
4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0-03-22 14:55:50
文档简介:
20172017—20182018年度第年度第1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题(高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题(高一))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2017.11.7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查范围:必修一考生注意:考生注意:1.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和条形码的相关信息。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收回。第Ⅰ卷阅读题阅读题(7575分)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道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慎终追远清明永驻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最初,清明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等农谚。这种标志物候变化、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以祭奠祖先为中心的综合节日的呢?首先,这与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有关。相传,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介子推这一段动人的故事。但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和我们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需要新陈代谢。火燃久了要熄掉,重取新火。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熄灭旧火与重生新火所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意味着新的一年春耕生产的开始。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内在的文化关联。清明节也融合了上巳节的一些习俗。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它形成于春秋末期。时至唐代,
评论
发表评论